发布日期:2025-06-25 15:23 点击次数:71
克里姆林宫兑现报复承诺后,乌克兰多地6月4日夜间拉响防空警报。据乌克兰陆军司令部通报,俄军当日使用“伊斯坎德尔”战术导弹对波尔塔瓦州一处军事训练场实施打击,造成至少2人死亡、16人受伤。乌方紧急成立特别委员会评估损失,而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次日证实,此次行动系针对基辅“恐怖袭击平民设施”的针对性回击。
事件导火索可追溯至普京与特朗普的电话通话。克里姆林宫披露的通话纪要显示,普京严厉谴责基辅政权策划对克里米亚大桥等民用基础设施的袭击,称此类行为导致“无辜平民伤亡”,并明确拒绝泽连斯基提出的30天全面停火谈判请求。普京强调,俄罗斯不会与“恐怖分子”进行任何形式对话,此番表态被视为俄军发动报复性打击的政治信号。
展开剩余49%军事观察家指出,俄军此次选择“伊斯坎德尔”导弹实施打击颇具深意。该型导弹具备500公里射程与米级级精度,可突破多数北约防空系统,其使用标志着俄军正逐步放弃初期大规模轰炸战术,转而采取“外科手术式”精准打击。乌军方消息人士透露,被袭训练场驻有外国教官团队,这或解释俄方选择该目标的战略意图。
面对军事压力,泽连斯基紧急向盟国求援却收效甚微。某欧洲外交官匿名透露,当基辅提出增加防空系统供应时,部分北约成员国以“库存不足”为由婉拒,另有国家暗示需“重新评估援助优先级”。这种外交冷遇暴露出乌克兰的战略困境——当军事冒险引发大国报复,其盟友体系在实质性支持层面正显露出脆弱性。普京的报复行动印证了其“言出必行”的政治风格,更揭示出俄乌冲突的本质矛盾。泽连斯基或许低估了跨境袭击民用设施的代价,当军事冒险遭遇战略反噬,其盟友外交的冰冷现实正成为这场冲突的新注脚。在现代化战争体系下,任何单边军事行动都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连锁反应,这或许正是普京反击行动带给国际社会的深层警示。
发布于:浙江省